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倉頡從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錯誤的史實,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后,倉頡愧而辭官云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后他回到故鄉(xiāng)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chuàng)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大家猜猜這個名字叫什么?(字)導入新課——《漢字書法藝術》。
(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直觀感知
漢字發(fā)展及演變:出示漢字圖片,根據(jù)圖片展示請大家說說對于漢字的了解。漢字是如何發(fā)展和演變的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商周最早出現(xiàn)成熟而系統(tǒng)的漢字,為后世的漢字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之后流行青銅銘文(金文)。春秋以后,由于諸侯割據(jù),“文字異形”。秦統(tǒng)一后,統(tǒng)一為小篆。曹魏時,鐘繇創(chuàng)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自東漢末年,漢字的書寫已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活動二:具體分析
1.漢字的種類
出示不同的漢字文字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回答問題:說說你能辨認出哪些文字?
學生觀察并回答,教師總結:漢字鼻祖——甲骨文;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行于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tǒng)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2.漢字書法的特點
出示書法圖片,學生觀察漢字結構。提出問題:這些漢字結構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
(1)隸書:破圓為方,漢字形成橫平豎直的方形結構。
(2)楷書:筆法豐富,具有折筆、勾畫、頓挫等運筆方法,結構嚴謹,章法整齊。
(3)草書:藝術靈動疾飛,注重點線的規(guī)律變化。
(三)總結領悟
小組內討論不同書體的特點,教師總結鼓勵,指出學生分析字體特點不準確的地方,并給予指導性的意見。
(四)比較鑒賞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書寫更是千姿百態(tài)富有內涵。教師出示篆書與隸書書法作品和隸書與楷書的書法作品,引導學生賞析辨認字體的藝術特點,并說明辨認方法。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五)小結作業(yè)
1.教師采用復習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針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
2.布置作業(yè):嘗試對不同書體進行賞析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字體。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介紹《蘭亭集序》?
【參考答案】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行書作品,記敘的是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靶薅屉S化,終期于盡”的感嘆。全篇324個字,28行。全篇字體結構多變,凡是重復的字,各不相同,其中20個不同的“之”字,各具風韻。整篇書法字帖,章法上氣韻生動,用筆用墨瀟灑。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筆墨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高尚的藝術情操。該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被認為是集大成者的作品。
2.怎樣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
【參考答案】
作為教師,必須具備與學生溝通的能力,良好的師生溝通既能夠促進我們工作的展開,也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溝通:
(1)主動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表現(xiàn)出真誠的關心,如果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愛,信任教師,則肯定會樂于與教師進行溝通。
(2)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對于調皮的學生就要經(jīng)常談話,督促他改進缺點。對于不善言談和性格孤僻的學生,還可以進行書信和談話相結合的方式,想方設法走進學生的心靈。
(3)語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了解學生心中的感受。
(4)教師對學生積極聆聽的態(tài)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并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講話時,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