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綜合素質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
A、素質教育包括社會實踐
B、素質教育部包括家庭教育
C、素質教育就是學校教育
D、素質教育教師社會教育
2、班主任陳老師根據(jù)數(shù)學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并分別建立綜合成長檔案,陳老師的做法(? ?)?
A、不恰當,忽視主動發(fā)展
B、恰當,注重個性發(fā)展
C、不恰當,忽視全面發(fā)展
D、恰當,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
3、數(shù)學課上,林老師讓全班同學用老師喜歡的方式解題,林老師的做法(? ?)?
A、忽視獨特性
B、尊重全面性
C、忽視整體性
D、尊重獨特性
4、張老師經(jīng)常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反思,下列不屬于教學反思的是(? ?)?
A、教學后記
B、編制課程標準、
C、撰寫教學案例
D、編寫教學日志
5、教師張某上班遲到了,學校按照制度規(guī)定扣除了當月部分績效,張某不服,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 ?)?
A、申請仲裁
B、提出申訴
C、檢舉控告
D、申請復議
6、某小學女生小麗在放學的路上被數(shù)名同校的女生扇耳光,施暴者宣稱打人的目的是教育小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B、學校應承擔小麗所受傷害的賠償責任
C、不會自我保護的小麗也要承擔部分責任
D、施暴者的監(jiān)護人應對小麗承擔賠償責任
7、下列做法中,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是(? ?)?
A、小剛的媽媽經(jīng)常檢查他的作業(yè)和日記本
B、課間休息時教師王某在教師外面的走廊抽煙
C、教師劉某讓沒有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站著聽課
D、教師李某課堂上讓未掌握投籃動作的
8、11歲小明,學校撿到價值2000元手機,拿回家用,行為屬于 (? ?)?
A、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B、屬于民事違法行為?
C、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D、沒有違反相關法律
9、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為的是(? ?)?
A、小強將管制刀具帶在書包里保護自己
B、強迫別人買吃的
C、毆打小偷
D、擾亂治安
10、六年級女生朱某學習不好,經(jīng)常在課堂上講話。一天上課,朱某又和同桌的男生說話,教師張某批評朱某說:“你怎么這么賤呀,能不能不招惹男生呀!”朱某聽后立刻大哭,用頭部在課桌上猛烈撞擊,造成額頭出血。關于朱某所受的傷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學校承擔朱某傷害的主要賠償責任
B、張某侵犯了朱某的言論自由泉
C、朱某家長承擔朱某傷害的賠償責任
D、張某承擔朱某傷害的部分賠償責任
1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 ?)?
A、強化均衡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上來
B、強化特色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上來
C、強化內(nèi)涵發(fā)展,提高辦學特色上來
D、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育質量上來
12、學生甲和學生乙有矛盾,甲為泄憤,將乙的照片當飛鏢靶子,甲的做法(? ?)?
A、合法,矛盾不必考慮
B、合法,對乙方無影響
C、不合法,侵犯乙方名譽權
D、不合法,侵犯乙方的肖像權
13、關于右圖中教師做法,描述正確的是。(? ?)?
A、揚長避短
B、因材施教
C、未能把握正確的評價標準
D、未尊重主體性
14、平時搞笑的小東多次競選班干部均落選,班主任應采取的做法是(? ?)?
A、提醒小東低調做人,注意拉票
B、建議小東放棄競選,安于現(xiàn)狀
C、鼓勵小東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
D、安慰小東順其自然,隨緣認命
15、小敏數(shù)學差,秦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義務補習,小敏家長多次支付報酬,均被秦老師拒絕,這表明秦老師(? ?)?
A、做到了嚴慈相濟
B、不注重家校合作
C、做到了廉潔從教
D、不注重有效溝通
16、還有半年退休的鄭老師,仍在學校帶頭上示范課,對徒弟要求嚴格,導致個別徒弟心存抱怨,下列關于鄭老師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愛崗敬業(yè)
B、與時俱進
C、甘為人梯
D、勤懇樂教
17、第二次時間大戰(zhàn)后,美國援助歐洲計劃,存進西歐聯(lián)合和經(jīng)濟恢復,為北約和歐共體奠定了基礎,該計劃名稱為?(? ?)?
A、哈曼頓計劃
B、馬歇爾計劃
C、阿波羅計劃
D、第四點計劃
18、中國歷史上,朝代實行過變法,在下列變法人物中,主張“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是 (? ?)?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
D、張居正
19、我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改進簡儀、仰儀、高表等儀器,編寫《授時歷》,精確365.2425天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是 (? ?)?
A、張衡
B、祖沖之
C、郭守敬
D、徐光啟
20、地球被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根據(jù)隨高度不同表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大氣層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散逸層等。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極光、流星等天文現(xiàn)象的是(?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電離層
D、散逸層
21、二十四節(jié)氣是地球運行到二十四個規(guī)定位置的日期,在中國古代主要用于指導農(nóng)事活動。不屬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是(? ?)?
A、清明、谷雨
B、立夏、小滿
C、中秋、重陽
D、冬至、小寒
22、《水滸傳》“醉打蔣門神”“拳打鎮(zhèn)關西”兩人物分別是(? ?)?
A、林沖、武松
B、魯智深、楊志
C、楊志、林沖
D、武松、魯智深
23、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通過對主人公痛苦、憧憬、多情善感和憤世嫉俗等情緒的描寫,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心聲。其作者是(? ?)?
A、歌德
B、席勒
C、茨威格
D、格拉斯
24、佛塔是一種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建筑,最初以藏舍利和經(jīng)卷等物,下來不屬于佛塔的是(? ?)?
25、八音是中國古代對樂器的分類,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中國古代樂器中,屬于絲類的是(? ?)?
A、琴
B、竽
C、鼓
D、管
26、在Windows系統(tǒng)中,下列程序組可對系統(tǒng)資源進行管理的是(? ?)?
A、“剪貼板”和“我的文檔”
B、“我的文檔”和“資源管理器”
C、“剪貼板”和“我的電腦”
D、“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
27、在PowerPoint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選定某特定的應用設計模板,在該文稿中插入一個新的幻燈片時,新幻燈片的模板將(? ?)?
A、采用默認型設計模板
B、隨機選擇任意設計模板
C、采用已選定設計模板
D、需要指定其他設計模板
28、下列選項中,與“水果”和“蘋果”的邏輯關系相同的是(? ?)?
A、“蔬菜”和“蘿卜”
B、“芭蕉”和“香蕉”
C、“檸檬”和“橙子”
D、“番茄”和“茄子”
29、找規(guī)律填數(shù)字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特別鍛煉觀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選項中,填入數(shù)列”1、3、6、11、( )、32”空缺處的數(shù)字,正確的是(? ?)?
A、18
B、19
C、20
D、21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材料:
科學課上,張老師指著實驗儀器說:“每個杯子底部都有一團紙,誰能將杯子放入水中而紙不濕呢?”?
學生馬上投入到實驗中,他們要么將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給杯子加上個蓋,要么在杯中塞些異物。
對學生給予肯定后,張老師故弄玄虛地說:“不添加輔助材料,把杯子倒著放入水中,紙也不會濕,你們信嗎?”同學們個個驚得睜大眼睛。
學生疑惑道:“倒著放還能不濕?”?
張老師:“能!”
學生又動了起來。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失敗了……大家再次將疑惑的目光投向張老師,張老師回以肯定、鼓勵的目光。
突然,一個學生喊了起來:“老師,我成功了!沒濕!紙真的沒濕!”?
“老師,我也成功了!”……
趁著大家那股高興的勁兒,張老師話鋒一轉:“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當然有了,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沒了,而紙卻不濕?”有學生急迫地問。
張老師啟發(fā)道:“大家想一想,你們最初的實驗,紙為什么濕了?然后又為什么不濕呢?再動手試一試,仔細觀察?!?
同學們歪著身,瞪大眼,聚精會神的反復實驗著:豎著杯子倒扣在水中紙不濕:傾斜著放入水中紙變濕:先豎著將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將杯子傾斜時有氣泡產(chǎn)生,紙變濕。
同學們跳躍起來:“原因找到了,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杯中有空氣,有空氣占據(jù)著空間,紙才不濕?!?
……
張老師后來在備課中寫道:“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的思考、質疑,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14分)
31、材料:
剛接班的宋老師在班級上設置了一個“微語”本,要求同學們各取一個昵稱,每天可以在“微語”本上寫下自己的感想。同學們都非常興奮,紛紛在本子上留言,坦陳進入六年級后的心聲。
一天,宋老師在“微語”本上發(fā)現(xiàn)一個署名為“霜美人”的留言,字里行間透出失落和傷感。“‘霜美人’是誰呢?他(她)怎么了?”帶著疑惑,宋老師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比字跡,發(fā)現(xiàn)“霜美人”原來是一個大眼睛的女生——李小霜。
經(jīng)了解,原來小霜自幼父母雙亡,從小就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家庭拮據(jù)。但小霜學習十分努力,成績優(yōu)秀,每年都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學習之余,她還堅持自己的業(yè)余愛好——舞蹈。
一天,宋老師對小霜說:“我剛接手咱們班,對同學們不了解,不如你當我的助手,好嗎?”小霜爽快地答應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宋老師對小霜更加關注了,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學習上嚴格要求。同時,利用班會等機會,讓小霜展示舞蹈特長。慢慢地,小霜在“微語”本上的留言漸漸不再顯得憂傷了,在協(xié)助宋老師的班級工作上,她也很主動,十分負責,人也自信多了。
在學校組織的迎新年聯(lián)歡會上,小霜別具創(chuàng)意地用報紙折疊了一套晚禮服,在舞臺上走秀。演出很成功,小霜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角度,評析宋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符號數(shù)量眾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漢字莫屬。這不僅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更是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她產(chǎn)生的那一刻起,漢字就擔負起承載中華文化的重任,幾千年來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盡管飽經(jīng)滄桑,卻能同舟共濟,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
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源自她與所記錄的漢語的高度適切性。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曾評價說:“中國不廢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們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頑固的保守性。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p>
首先,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特別先秦兩漢更是如此。漢字一字一個音節(jié)的特點,正與漢語詞匯的這種特點相適應,從而形成了字詞之間清晰的對應關系。雖然漢語詞匯后來逐漸走上了復音化道路,但這種字詞對應關系仍是整個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根基。
其次,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古以來方言分歧就極為復雜。早在《論語》中就已出現(xiàn)“雅言”一詞,指的就是當時的“普通話”。如采用直接記錄語音的拼音文字,必將導致不同方言區(qū)文字的分裂,并最終導致文化的分裂。而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備精確的表音功能,這正好彌補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區(qū)之間起到統(tǒng)一的交際作用。文字的統(tǒng)一,有利于維護文化的統(tǒng)一,進而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
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統(tǒng)的不斷調適和完善。
一種文字能否長期充當全民的交際工具,關鍵在于這種文字能否有效滿足社會和語言發(fā)展的需求。語言中詞匯越來越豐富,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產(chǎn)機制,文字的字符數(shù)量能隨之增加;社會發(fā)展中需要記錄的事務日漸繁多,這就要求文字越來越方便書寫,以有效提高記事速度。漢字發(fā)展的總體方向,恰恰滿足了這兩方面的重要需求。
較早產(chǎn)生的漢字多為象形字,個性化很強,數(shù)量也相當有限。盡管人們后來摸索出用兩個或幾個象形字組合造字的會意方法,也仍然無法滿足語言日漸豐富的需求。如果解決不了能產(chǎn)性的問題,漢字很可能像其他幾大古文字一樣,轉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滿智慧的中國先民們,在早期樸素辯證哲學的啟發(fā)下,運用“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理念,將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轉化為二元化的形聲機制,產(chǎn)生了由形符和聲符組合而成的形聲字。這種音義結合的構形方式,因其很大的優(yōu)越性、區(qū)別性、能產(chǎn)性和系統(tǒng)性被廣泛應用,也使?jié)h字的長期生存成為可能。
在書寫方面,漢字由早期的整體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線條化,再到隸楷的徹底筆畫化,一直朝著方便書寫的方向進行系統(tǒng)性調整,有效滿足了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特別是計算機問世以來,漢字又通過形碼和音碼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決了電腦輸入和呈現(xiàn)的問題,粉碎了“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的預言。
(摘編自王立軍《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問題:
(1)文中引用高本漢的話說“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其“適合”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請簡要概括。(4分)
(2)文章在論述“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統(tǒng)的不斷調適和完善”這一觀點時,其結構特點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年濟南老火車站被拆,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長久的痛,這一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譽為“20世紀初世界上優(yōu)秀的交通建筑,是當時中國可與歐洲著名火車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當?shù)孛襟w就復建展開新一輪調查投票,想彌補當年的遺憾。
綜合上述材料所引發(fā)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文。
要求: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素質教育包括社會實踐
2、B.恰當,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3、A.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4、B.編制課程標準
5、B.提出申訴
6、D.施暴者的監(jiān)護人應對小麗承擔賠償責任
7、D.教師李某課堂上讓未掌握投籃動作的學生反復練習
8、D.沒有違反相關法律
9、A.小強將管制刀具帶在書包里以保護自己
10、A、學校承擔朱某傷害的主要賠償責任
11、D.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育質量上來
12、D.不合法,侵犯了乙的肖像權
13、C.未能把握正確評價標準
14、C.鼓勵小東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
15、C.做到了廉潔從教
16、B.與時俱進
17、B.馬歇爾計劃
18、B.商鞅
19、C.郭守敬
20、C.電離層
21、C.中秋、重陽
22、D.武松、魯智深
23、A.歌德
24、D.
25、A.琴
26、D.“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
27、C.采用已選定設計模板
28、A.蔬菜和蘿卜
29、B
二、材料分析題
30:材料中張老師的教學行為符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角色的成功轉化,體現(xiàn)了科學的教師觀,值得我們學習,具體表現(xiàn)在:
1.從教師角色的角度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應該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學會學習。材料中,張老師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怎么樣保證將杯子放入水中還不濕紙,激發(fā)了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對通過對課堂的科學組織不斷指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不同實驗方法的嘗試,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成功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2.從教師行為轉變的角度來說,張老師的行為符合以下幾點: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要求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材料中當學生在前幾次的嘗試中經(jīng)歷失敗之時,張老師并沒有否定學生的嘗試和努力而是回以學生肯定的、鼓勵的目光。充分尊重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在引導和鼓勵中體現(xiàn)著尊重和信任。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張老師在實驗前大膽設疑,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實驗中又暗示學生將杯子倒著放不濕紙的思路導向,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又在學生做到成功的嘗試之后鼓勵學生去探索原因,整個實驗過程,以教師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的引導為準線,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鼓勵了學生不斷動手探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體會到了探索學習的樂趣。綜上所述,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應該像張老師一樣,不斷地進行教師角色的轉化,不斷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在肯定和鼓勵中不斷體會到成功學習帶來的快樂。?
31:材料中宋老師的行為踐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一,關愛學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材料中宋老師對小霜在生活上格外關注、照顧,在學習上嚴格要求體現(xiàn)了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和嚴結合起來了。
第二,教書育人。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材料中宋老師針對小霜的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最后促進小霜成為一個活潑開朗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應該具備新課改理念,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學生嚴慈相濟、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2:(1)①漢字的音節(jié)特點使字詞之間具有清晰對應的關系; ②拼音文字與表意的漢字結合有助于中國文化的統(tǒng)一。
(2)漢字的強大生命力在于: ①漢字可以靈活變化,滿足社會和語言發(fā)展的要求。一個是詞匯要隨社會的需要增加詞匯的產(chǎn)出,另一個是方便書寫,提高記事效率;②創(chuàng)造漢字理念辯證。運用“一陰一陽即為道”的哲學思想,使得漢字音義結合,利于漢字長期生存; ③漢字書寫效率易提高。漢字的字形變化和計算機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漢字的使用效率。
三、寫作題
33:
參考立意:
1.學生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關鍵期
2.教育觀: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
3.教師觀:自我反思
得分要點:
1.基本:字數(shù)夠800字,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有標題
2.第一段結合材料過渡到教育理論
3.每段有中心論點,分5段,首尾兩段有突出中心,有感情,有修辭手法